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一元复始开风貌,万象更新谱新篇。值此2014年元旦,我们谨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全校广大教师、学生、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在过去的2013“内涵建设年”里,js33333线路登录全校师生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等各项事业可圈可点、令人振奋。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全校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教育、征求意见、谈心交流、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落实整改,出实招、见实效、树新风,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丰硕。教育实践活动受到了中央督导组和教育部党组的高度认可。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作风也有了明显改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彰显了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责任与信心。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改进实践教学,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构建本科生“五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完善了“匡亚明班”、电子科学试验班、“李四光班”等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通过“东西部课程联盟”,引进慕课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约束式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完成2013版两学期制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完善了“学科综合环境、创新环境和开放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机制;着眼内涵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推进直博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和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改革创新,确定了16个试点单位,建设了72个研究生实践基地;加强课程建设,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奖助体系和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举办了第六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首批入选的6所高校之一;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二等奖3项,以第6名的优异成绩再次捧得“优胜杯”;与吉林省委宣传部启动共建新闻学院。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千方百计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就业工作平稳进行,实现年终就业率94%。
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稳步发展。2013年,学校瞄准国家战略与科学前沿,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在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中科院邹广田院士承担的近九千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一代大型超高压产生装置”项目正式启动;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于晓方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人SAMHD1具有调控内源逆转录转座子活性的能力,成功揭示了SAMHD1蛋白在人体内的重要细胞学功能;“国家潜在油气资源产学研用合作创新项目”国家油页岩原位开采先导试验工程顺利开工;我校自主研制的首台“地壳一号”万米钻机运达施工现场,并完成吊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李建桥科研团队进入月面巡视探测器移动系统研发工作,承担了“嫦娥三号”探月“模拟月壤研制”等项目,作为教育部所属惟一高校为“玉兔号”探月作出了贡献;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准建设。2013年专利申请达到1116项,获得授权764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发明创业奖1 项。我校主办的英文期刊《仿生工程学报》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支持。
在2013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评审中,我校有42 项获立项批准,立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位;11项成果获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车文博教授的著作《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荣获一等奖;首个哲学社会科学外文刊物《Asian Archaeology》正式出版。
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我校接近前300 名,在国内学术排名中,稳居国内前10名;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的七个学科排名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需要为主导,切实做好引进、培育、管理和稳定工作,为学校内涵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李元元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胜今、张屹山受聘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守华当选为第三届国际溶剂热与水热协会主席;张文显当选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裘式纶受聘科技部第四届973计划重大科学前沿领域专家咨询组专家;63 名专家被教育部聘任为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于吉红、朱广山、刘冰冰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第5位;刘冰冰、孙洪波、田毅鹏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董德明等10 名同志被评为校第三届师德标兵,91名同志获师德先进个人。
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汉语国际推广成效显著;成立了国内高校首家公共外交学院;在5个国别研究所的基础上,新建了北极研究所;与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获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到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99所高校、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其中,排名前1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达到22所,排名前200名的大学52所,排名前300的大学81所,大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保持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交流的基础上,与欧美高校合作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举办了“罗格斯大学交流周”、“肯塔基大学交流周”、“麦考瑞大学交流周”等活动;获得国家拨付的外国专家经费再创新高,突破1200万元;与国外一流高校合作建立的12个联合研究中心成效显著,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社会取得新成绩。发挥学校学科优势、智力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为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瓶颈问题提供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吉林)基地在我校落户;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和长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吉林省纪委联合成立js33333线路登录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与四川川威集团共建“吉大川威钒钛新材料研发中心”;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工作研究,向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和吉林省上报工作报告和政策建议10余份;落实部省共建协议,提出了加强学校与地方合作新思路;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扶持创新创业,提高成果孵化水平,成功获得吉林省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资金100万元;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成功申报了吉林省科技厅大学生创业资金项目计划并获资助;科技园高科技孵化大厦落成,为全校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证;js33333线路登录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平分园开工,将为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条件支撑,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
精神传承文化创新结硕果。积极落实文化荣校战略,弘扬大学精神。学校为中国汽车工业杰出奠基人和开拓者饶斌先生塑像;召开纪念关梦觉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并面向社会开放;开通了新招生网站、学生事务信息系统和微信、微博,新媒体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新渠道;青年文化书院获教育部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后勤员工张治军以精湛技艺获《技行天下》职业技能电视大赛最佳厨师金奖;爱岗敬业、扶贫帮困的王志江获长春好市民荣誉称号;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唱响吉大放飞梦想”主题合唱比赛活动凝聚力量、振奋人心,彰显文化荣校新气象。
党建工作、民生工程暖人心。积极开展学校党建研究,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选拔任用工作顺利完成,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适合学校特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和助学帮扶工作有效进行;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强化;统一战线工作为学校发展作出新贡献;学校财经状况进一步好转,校园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扎实推进,校区绿化美化工程持续开展,校园安全治理成效显著,改建、修葺工程全面竣工,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2014年,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继续发扬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文化荣校”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抢抓机遇,改革发展,努力在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上有所作为,让党和国家满意;在勇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上有所进步,让广大人民满意;在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发展好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上有所建树,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以豪迈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吉大特色,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在实现中国梦、教育梦、吉大梦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前行。
党委书记 陈德文
校 长 李元元
二零一四年元月一日